【脱贫攻坚 中国军人在行动】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从改革开放之后的扶贫开发,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子弟兵的身影一直和人民在一起。
从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到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从协助推进教育扶贫到搞好医疗扶持,从帮助改善生产生活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从支持乡风文明建设到参加兴边富民行动……在脱贫攻坚的特殊战场上,全军官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谱写了军民鱼水情深新的时代壮歌。请看脱贫攻坚路上的中国军人身影。
——编者
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助力驻地宁家河村、卡子湾村脱贫攻坚纪事
袁凯、罗金栓、钱瑛、李书义 摄影报道
新疆军区某装甲团驻地有两个村,一个是卡子湾村,一个宁家河村。组建30多年来,部队官兵始终践行党的宗旨,与两个村的群众团结互助、携手共建,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该团官兵与驻地两个村村民共同举行升旗仪式。
三十年军民鱼水情意浓
上世纪90年代初,该团调整组建后,由于地处山沟、社会依托条件差,又正值深冬,冰天雪地,环境十分恶劣。村民们得知情况后,不畏严寒纷纷赶来帮忙。这边卡子湾村的村民从家里拉来木材,砌墙架木垒营房;那边宁家河村的牧民铲积雪、送奶茶、牵牛赶马运物资。虽然天气寒冷,但军民互助、民族团结的情谊,犹如一团火,融化了冰雪,滋润着一粒粒种子生根发芽。
2003年冬,北疆地区连降大雪,宁家河村几千只牲畜被困在4个点上,饲草无法送达,面临冻死、饿死的危险,牧民们几近绝望。该团得知情况后立刻向上级请示,紧急出动80名官兵,调动牵引车20台次,为牧民拉运饲草。牧业点地处深山,位置偏僻,车行不便,官兵只能就近下车,将饲草一捆一捆扛到点位。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天气,汗水刚渗出来就结成了冰碴子,几趟下来全身出的汗都结了冰。连续2天奋战,90多吨饲草顺利送到了牧业点上。
卡子湾村的王喜兆老人家境贫寒,老伴何玉芝体弱多病,该团官兵与他家建立扶贫共建关系,20年如一日接续照顾两位老人。每年老兵退伍离队前,老兵们总要再来到他们家中,看看大爷和大娘。
该团退伍老兵离队前,来到卡子湾村贫困户王喜兆家里看望老人。老人叮嘱老兵:“常回家看看。”
部队官兵为何玉芝老人测量血压。
一直以来,该团经常组织官兵为两个村子整修道路、开挖水渠、拉运饲草、巡诊送药等活动。他们把驻地当家乡,一大批官兵因完成任务出色被驻地政府评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该团八连照顾贫困户老人王喜兆夫妇20年如一日,被驻地老百姓誉为“卡子湾好八连”。装步二连作为团里唯一一个民族连队,年年为宁家河村义务劳动,被新疆军区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