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强为患者实施俯卧位拍背。中国军网记者高辉 摄
既憧憬着像母亲一样救死扶伤,又立志像父亲一样从军报国,宋立强最终成为一名人民军医。
一枚17年前的纪念抗击非典胜利首日封,见证了青年军医宋立强在小汤山的战斗历程;12年前,他的身影又冲锋在汶川抗震救灾的野战救护帐篷中。
这一次,他作为专家骨干出征武汉,在火神山医院重症监护室亲手完成第一例“气管插管”,冒着极大的风险,为患者打开生命通道。
那根内径7毫米的软管,被称为患者的救命稻草。在许多医院为新冠肺炎患者插管的医生被称为“敢死队员”。但宋立强却说:“插管一点也不像想象中那样轰轰烈烈,而是一个有条不紊的过程,只不过,隔着护目镜会降低效率。”
宋立强为患者实施气管镜检查。中国军网记者高辉 摄
他坦言,自己根本没有想过“敢死不敢死”的事,倒是以此为意向,随手写出一首诗歌:穿过你的朦胧的我的眼,只要还有光感,我就要站在病人的面前,让他看到无畏的身形和勇气……
生活中的宋立强,也有很多面,偶尔写首诗,令人称叹;随手画几笔,有模有样;跳起“国标”,惊艳四座……
宋立强与医务人员讨论患者病情。中国军网记者高辉 摄
用仰望星空的情怀和热爱,实践着救死扶伤的至精至诚,激荡着人民军医的大忠大勇。或许,这就是宋立强女儿口中的那种“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