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图说军史>>今日关注 >>正文
沉思之八:历史的冰河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徐兵博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4日17:03

  2、安东的守望

  从大连北上。沿着新修的沿海高速驱车200余公里,便来到了鸭绿江畔的丹东市。今天的丹东,被冠以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双拥模范城市等等称号。今天,很少有人知晓丹东

  的曾用名叫“安东”。那是一个更有文化内涵的名字。史载,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前的1876年在这里设立了安东县。可惜的是,清政府万万没有想到,不到20年之后,数万日军,便

  主要是从这里大摇大摆地攻入了中国。“安东”不成,反成“乱东”,中华民族的历史吊诡,在这里再露峥嵘。

  站在丹东著名的鸭绿江大桥上,远眺那曾经遍洒中国人鲜血的异国国土,我的思绪便不由地穿透那120年历史烟云,去追忆那场著名的平壤之战。

  面对日本的不宣而战,列强们没有如李鸿章的判断纷纷群起而谴责之、干预之、围攻之。中日宣战之后,列强纷纷宣告中立。由此可见,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而没有永远的

  友谊,此国际交往之铁律。

  日本首战得胜,陆上乘胜追击,合围平壤。另一场决定甲午胜负的战役开始了。平壤之清军,步骑炮兵约一万五千人。当清四大军初集平壤,朝鲜人民素亲中国,闻王师至,欢呼

  夹道,争献酒浆以劳军。而清军纪律松弛,竟有拉夫夺财,奸淫妇女之事,以卫汝贵部为最甚。最后导致清军在平壤军行所至,民逃官匿,人心尽失。

  这场作战的结果,再次证明了中国的一句古话:“败军之将,不可言勇”。在成欢不战而逃的叶志超,靠冒领军功成为平壤诸军统帅,其庸懦无能,是平壤溃败的最直接原因。

  战端一开,出现了可悲一幕:总兵左宝贵不但要在城北战场上指挥战斗,还要派出亲兵日夜看守着他的上司——平壤统帅叶志超,以防止他私自逃跑而影响军心士气。这样的战争

  态势,恐怕无论中外古今都绝无仅有。

(编辑:孙智英)
相关图片

甲午沉思:审视战场背后的声音

“甲午战争文化沉思录”系列文章之五:硝烟中的刀刃

“甲午战争文化沉思录”系列文章之四:看不见的杠杆

沉思录之三:刘公岛的目光

沉思录之二:作风之弊与文化之短

沉思录之一:历史的宿命?

解放军报看甲午:情感与理智的双重洗礼

《甲午的殇思》续篇:晚清的镜鉴

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

甲午之年反思120年前甲午之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