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招募制作炸药人才 知识青年踊跃参加
冀中抗日根据地于1938年建立,相继成立了38个县的抗日政权,也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铁路东津浦线、西平汉线、南石德线、北平津线均已被日军占领,日军利用铁路不断向前线运送着军火、粮草和部队。冀中抗日根据地处在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成为离正面战场最近的一个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在司令员吕正操的带领下跟日军展开游击战,而他们最主要的作战任务之一,就是伺机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但当时根据地自造的黑火药威力十分有限,1938年8月,一个意外的发现让吕正操司令员兴奋起来。原来当地村民偶然间发现了阎锡山军队留下的200箱氯酸钾,这是制造烈性火药必需的原料。但可惜的是,冀中根据地却没有掌握制作烈性炸药的人才。
于是,吕正操找到了冀中军区二分区参谋长张真,张真曾经在辅仁大学化学系当老师,在吕正操的指派下,张真秘密潜回北平,通过自己和地下党的各种关系招募人才,最后他辗转找到了当时正在清华大学化学系教书的叶企孙先生。希望他能帮忙召集人才,叶企孙先生首先想到了他曾经的学生汪德熙。
北平沦陷后,正在读研二的汪德熙被迫辍学,他早就有了弃笔从戎的打算。叶先生找到他后,他查好资料随时准备动身,但怎么样才能瞒过家中的父母呢?汪德熙写了很多信,连同每个月的工资由叶先生一同寄给爷爷奶奶,所以家里人以为他还在教书。
瞒过了家人,更要想法通过日军的封锁线。在当时,要从敌占区到根据地,一路上是重重关卡,稍有不慎就会丢了性命。汪德熙学了一句日语“我是基督徒”,将化工手册伪装成圣经,假扮传教士通过了封锁线。
那时,知识青年前往根据地抗日报国几乎成了一种风潮。燕京大学物理系的张方辗转联系到了学校的地下党,表达了自己想前往根据地的意愿。没想到正好赶上根据地招募能做炸药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