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不读书愧对祖先”
杨老带我穿过有些拥挤的客厅,走到家中朝南的阳台。一张书桌搁在东边,浅蓝色的老式桌布垂到地板上,两个两米高的书柜立在书桌对面,隔着一回身就可以拿到某本书的距离。
杨老打开玻璃柜门,从最上面一层取出一部深蓝色书壳包裹着的书。“以前腿脚灵便的时候,我每周都骑着自行车到潘家园去买书!你看,这就是我从那儿的书摊儿上淘来的,这个版本的《史记》很难找哦!”
对于杨老口中的书摊儿我并不陌生。中午之前,潘家园古玩集市院子南头,都有一溜儿十几米、十多个摊位,从中国的经史子集到国外的建筑设计,琳琅满目。想想,一个推着自行车的老头,游走在各个书摊儿之间,不时翻看被小贩视作讨生活的商品、却被他视作珍宝的书籍,看中了的也会和小贩三句五句地讨价还价,最终拎着爱书满意而归——大概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位上过战场拿过枪的文将军吧!
杨老小心翼翼翻开那部他淘来的《史记》,静静流淌在书中的历史长河突然翻滚起来,波涛汹涌。杨老的眼神充满对古书文字的挚爱,古书里的文字亦对杨老的气息充分熟悉。两者的碰撞,火花四溅,却又弥漫出一种摄人心魄的安静气场,让我不由得屏息。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这么完整系统的史书,全世界没有第二家!”
“全世界印的最多的书是什么?是《圣经》。第二多的呢?是《老子》。《老子》只有5000字呢!而且很大部分是外国人印的,这说明我们中华文明了不得啊!”
“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我们自己不了解怎么行?不读书怎么行?愧对祖先啊!”
……
多年前,杨老赴美交流。美国人问他,你有几辆车?他说,一辆。一辆什么车?答曰自行车。这答案让美国人很吃惊。“美国社会太重视物质财富,太重视物质享受。精神财富和中国一比,少得可怜。可是近一百年我们受西方思想影响太深了,把物质看得太重,甚至否定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东西,这是个很大的错误。”冬日的阳光里,杨老脸上刚才如数家珍时的笑容被一种急切的情绪所掩盖。他接着说,“像习近平主席说的,这精神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啊!我们一定要了解,要维护,要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