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两次实行军衔制有哪些不同,少尉升至大校平均要多少年?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 作者:徐平 发布:2018-05-25 09:13:56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众所周知,我军曾于1955—1965年和1988年至今两次实行军衔制。由于所处历史时期不同,国情、军情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这两次军衔制的一些具体内容必然有所不同。在新军衔制实行30周年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两次军衔制都有哪些不同。

 

一、军官军衔等级设置不同

军官军衔等级设置,是军衔制的核心内容。各国军衔制度的不同,首先就在于军衔设置的不同。我军两次军衔制的军官衔级有所不同,这也是最显而易见的。

1955年军官军衔肩章。

1955年军官军衔设4等14级:

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军衔等级的设置,取决于各国军队的编制规模和历史传统等因素。1955年军衔制设置的军官衔级较多,规格也很高,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我军规模大、编制层次多,另一方面取决于我军的历史条件。这次授衔是在大规模战争结束后不久(原计划1952年实行军衔制,后因朝鲜战争等原因延迟到1955年),对开国元勋授予高衔,是国家给予的总结性的褒奖,同时也是众望所归。1955年首次授衔共授予少将以上军衔1050人,其中上将以上(上将、大将、元帅)75人。

1955年9月27日,开国元勋们参加中南海元帅、将官授衔授勋典礼。

责任编辑:冯开华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