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军缴获的防毒眼镜曾在一战期间大显身手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孙成智 发布:2016-09-23 19:20:25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一战中毒气施放画面。

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伊帕尔附近利用顺风大规模地布洒氯气云雾,发动了历史上第一次毒气袭击,造成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伤亡。同年5月31日,德军又在东线波里莫夫地区对俄军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化学攻击。在12km的空间,一次使用1.2万具毒剂钢瓶,施放了264吨氯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交战双方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大大刺激了防毒面具的研制工作。个人防护被认为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防毒方法。在德军首次大规模化学攻击的第4天,法军就开始给部队配发浸以硫代硫酸钠、碳酸钠溶液和甘油的防毒口罩。英军也赶制了“黑纱口罩”并配发部队。当出现光气后又使用了浸乌洛托品的防毒口罩。这些浸有化学药剂的防毒口罩都称为湿面罩。作为应急防护器材的湿面罩,依靠浸在口罩上的化学药剂与毒剂反应的原理,在短时间内提供了有效的防护。

当时英国还研制了一种较有用的防毒面罩——海波帽,是由装有醋酸纤维素眼镜片并浸渍有溶液的法兰绒布袋构成。可完全包在头上,并能塞进衣领里。虽然海波防护帽的浸渍液完全能防护氯气,但不能对付氢氰酸或光气等毒剂,于是英国人又研制了P防护帽,在形状上类似于海波防护帽,是由浸有维素眼镜片并浸渍有溶液的法兰绒布袋构成,可完全包在头上,并能塞进衣领里。虽然海波防护帽的浸渍液完全能防护氯气,但不能对付氢氰酸或光气等毒剂,于是英国人又研制了P防护帽,在形状上类似于海波防护帽,是由浸有酚盐溶液的绒布制成。英国皇家陆军医学院利用苏联关于乌洛托品防光气有效的报告,又研制了用苯盐乌洛托品溶液浸渍的新防护帽,称为PH防护帽。

1 2 3 4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