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麻草鞋
规格:长约27.5厘米,宽约11.2厘米,高约1.5厘米,现状基本完好。
材质:麻绳
这双麻草鞋是用麻绳作为主要原料,按照打草鞋的方式打出来的,称为麻草鞋。该双草鞋是麻草鞋中比较特殊的一双,它不止是由麻绳一种原料做成,而是由几种材料做成。其中,鞋底的主要部分是由麻绳打成,脚尖和后跟用皮子加固,作为系带的固定部分,脚面以上系带部分均是由线绳制成,最特别的是,草鞋底下缝制了废旧轮胎,明显能够增加耐磨度和舒适度。从这双草鞋上能看出,红军战士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尽可能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充分利用各种材料,解决自己的装备问题。该双草鞋长约27.5厘米,宽约11.2厘米,高约1.5厘米,现状基本完好。1959年,军博筹建之初征集入馆。
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草鞋是红军战士的必需品。当时红军几乎没有皮鞋和胶鞋,而布鞋在南方多山地多河流水网地带,还要长距离行军,穿不了几天就会坏掉,这样也就只有草鞋了。草鞋往往是就地取材,由官兵自己动手编制,虽不美观,却相当实用。1931年创刊的红军机关报《红星报》,在1934年11月14日发表过《怎样解决草鞋问题》的文章,文中写道:
“解决部队中的草鞋问题,在减少病员和巩固红军战斗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但这问题还未引起有些部队的严重注意。
“济南”某部还有不少的战斗员没有草鞋穿。
“红星”的许多运输员打赤脚。
这些部队的政治机关和供给机关应马上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来解决草鞋问题。我们的意见可以采取下列的办法:
一、供给机关有计划的收买草鞋,尽可能的做到发草鞋不发草鞋费。
二、没收土豪的滥(烂)衣裤和麻等,应注意分给战斗员和运输员打草鞋。
三、发动会的同志帮助不会的打草鞋,发动战斗员打草鞋慰劳运输员。
政治机关必须从各方面来保证这些办法的实现,做到没有一个打赤脚的。”
可见草鞋在长征路上的重要性。
打双草鞋送红军
江西于都县是“长征第一渡”所在地,1934年10月,8.6万余中央红军从周边各地集结到这里,渡过于都河,踏上了漫漫长征。为了让红军阿哥一路上不打赤足,苏区百姓日夜加班加点赶制出了数十万双草鞋。“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百姓一片心。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这是当时送鞋盛况的真实写照,也是红军与苏区百姓鱼水情深的历史见证。踏着这样简陋的鞋,红军创造了一天最远行军达240里的奇迹。当年的闽北苏区,家家户户都会打草鞋。农闲时,乡亲们会聚集在一起打草鞋,大一些的祠堂或坪地,就成了“红军草鞋”的简易作坊。打草鞋前,要先准备好耙子、码子、锤子、橇筚和弯子等工具,还有粗麻、稻草和牛皮。首道工序是揉麻绳、捶稻草和穿牛皮。将粗麻揉成粗绳、细绳,选择长又坚韧的稻草洗净、晾晒并用锤子捶松软,在牛皮适当位置上打好洞眼。二是把搓好的麻绳编好鞋耳,拿一把捶好的稻草,放在倒放四脚朝天的板凳上,套上草鞋棒。三是把以上材料固定在牛皮上,编打出草鞋。一般是一次成型,单人可完成全部程序。年轻人一天能打五六双草鞋,年纪大些的,一天忙碌下来也能打上两三双。
根据于都县罗坳镇上的老人陈罗寿讲述,当年陈罗寿父亲一家兄弟三人全都参加了红军,母亲孙道秀亲手为出征的红军打了很多双草鞋。罗坳镇还举办了打草鞋比赛,以此支援红军长征,当时镇里每个人每天一般可以打五六双草鞋,而陈罗寿的母亲孙道秀在短短两天时间里就编了20多双。红军就穿着这样的草鞋,踏上了艰苦的长征路。“老百姓为他们编制的草鞋算是一种寄托吧,希望他们一路都顺顺利利、安安全全的寄托。”
打草鞋的必修课
草鞋是和红军战士的生命和鲜血以及红军的战斗胜利休戚相关的重要装具。长征途中,随着每天不停的行军,红军战士脚上的鞋成了磨损最快装备,与在苏区相比,长征途中的红军,除了依靠战斗和打土豪获得的缴获外,基本没有任何后勤供给,这也使打草鞋成为红军官兵每一天的必修课,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不夸张地说,几乎是和打枪同样重要的技能。当时只要有休息,战斗中间有休息时间,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打草鞋。根据一些红军后代的讲述,“到哪儿看见草好,拽几把,塞到自己这个背包里头,或者装到兜里,晚上一宿营了赶紧就打。”“宿营第一件事打草鞋,至少得打三双草鞋,明天要走的,完了要睡觉,要不你明天没的穿啊,草鞋你穿着走几十里路就完蛋了,就扔了。”“最高级的草鞋是什么呢?就这个衣服破的实在不能穿的这个衣服吧,条条,把这个布条条撕下来以后,就和这个草拧在一块。”“每天都得打,你没看红军走路的时候,咱们现在就没有把这个细节(弄出来),他后头挂一串草鞋,屁股后头都挂着草鞋,不行穿着就得扔了,换了新的继续走。”
红四方面军老红军宁位发回忆:一九三六年三月间,我们到达西康甘孜地区,当时我是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三十六团一营二连一排的战士。部队准备北上过草地了。首长站在队伍面前,开始讲话了:为了通过北草地,北上抗日,为了迎接兄弟部队红二方面军,上级分配我们每个同志完成赶制六双草鞋 。“六双草鞋”这四个字首长讲得特别响,同志们也听得更清楚,印象更深刻。大家都感到这一任务光荣重大;但心底里却琢磨起来了:打不来草鞋的同志,可以来个“师傅带徒弟”,制草鞋的材料又从什么地方去找呢?拿川南来说吧,大都用稻草、梭草、竹麻烂布筋等,可是这些东西在西康地区根本就没有,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非完成不可,同志们都懂得,没有草鞋不能行军走路,不能打仗,那就不能消灭敌人。 一致感到,“草鞋”这家伙,真是怪重要的。因此,同志们都开动脑筋,找窍门,到处去拾烂毛线衣、毛线、羊毛;同时还要担负起保卫部队安全的任务。我们就作了明确的分工:警戒的警戒,打草鞋的打草鞋。完成六双草鞋的任务,成了同志们的中心话题。谁见谁都是那样信心十足地问:“你完成了?”答复也是肯定的,“一定能完成!”大家忙着四处搜罗材料。半个月以后,每人平均还没完成四双草鞋,怎办呢?不能让时间跑在咱们前面呀,这样又努力去找草鞋材料,但也只能拾得一些破毛皮,把它割成小小的皮条编草鞋,故有的同志给它更名为“皮草鞋”…… 上级来人检查,在草鞋方面,一般的不够六双,也还有极个别的只有三双,内有两三双皮条子打的草鞋。检查时我们都很简单,每人只有三大件:头件武器弹药,二件是干粮,三件包袱打开只有几双草鞋,但那时任何人都离不开这三件。
草鞋与绑腿的经典组合
绑腿,顾名思义就是绑在腿上——主要是小腿上的布条,由于小腿行走时摆动最大,长距离行军,一天下来由于血液都下积到腿部,双腿就会酸痛不已,打上绑腿就能有效减轻腿部酸痛。绑腿之所以能减轻腿部酸痛和疲劳,从医学上讲很简单就是通过外力挤压静脉,促进血液回流。另外,山区多尖利岩石、多荆棘茅草、多虫蛇叮咬,绑腿还有保护腿部的作用。所以绑腿也就成了经常需要长途行军的红军不可或缺的个人重要装具。不仅是红军,当时中国军队,从中央军到各地的杂牌部队也都配备绑腿,因为当时根本没有机械化的交通工具,主要都是依靠徒步行军,所以绑腿也是必不可少的装具。1929年3月红4军在长汀的第一套军服除了军帽、上衣裤子之外,还有一副绑腿。
绑腿的打法是将平头端从鞋帮开始绕到脚腿平裹,每一圈或两圈可将绑腿翻面,以保证平贴腿面,不断向上一直打到膝盖。打绑腿的时候要站着打,这样才能保证打的绑腿松紧适度,打得太松不仅容易散落,也起不了保护腿部的作用。要是打得太紧就会束缚住小腿,严重的甚至连脚都迈不开步,所以打得好的绑腿应该松紧合适,而且还能封住鞋口,防止泥土或小石子进入鞋子。
在长征急行军中,红军战士每天必做的两件事情,就是一打草鞋,二就是打绑腿。 红军士兵一般都带着两三双草鞋和两副绑腿,连总司令朱德自己也打着绑腿。绑腿的作用很多,比如紧急情况下可以当作绷带包扎伤口或者作为三角巾固定骨折部位;几根绑腿连接起来可以作为绳索来用等。绑腿在当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装具。在四方面军南下突袭大雪山杨森川军时,川军全线溃败,试图翻越大雪山逃走。由于红军追的急,川军来不及爬山逃走,很多士兵就把绑腿连接起来,绑在树木上,然后顺着绑腿滑下山去。红军攻打腊子口天险时,正面强攻根本无法得手,被迫从两面的近90度的峭壁攀爬侧击。红军没有足够长的绳索,士兵们就用绑腿相连爬山,最终击溃了腊子口的鲁大昌守军二个营,打开了红军北上陕北苏区的道路。
(文/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