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钻子
主人:李树荣
红军长征要战胜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长征所经的路线是不尽的险山恶水,其中的一些峡谷激流、雪山草地是生命的禁区,其困难是难以想象的。据不完全资料统计,红军渡过主要大江大河24条,翻越主要大山雪山20多座,穿越1.5万多平方公里的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
1936年2月28日,红四方面军先遣部队30军88师进驻道孚县城,3月5日,88师在刘伯承和程世才的率领下,从道孚县沿鲜水河向炉霍进发。
鲜水河为雅砻江左岸支流,古称鲜水、州江,源于青海省达日县巴颜喀喇山南麓,北源称泥曲(泥柯河),流入四川省色达县境,在炉霍与南源达曲汇合后称鲜水河。鲜水河在道孚以上流经高原,其中炉霍以上河谷宽阔,阶地发育;炉霍至道孚段,河流迂回曲折,多支汊及心滩,河;道孚以下,河流深切,岸坡陡峻,岩崩剧烈,泥石流频发。
由于鲜水水深流急,河底石头大而光滑,桥桩难以固定,几次被急流冲后,工兵同志以经验判断,鲜水根本无法架桥。他们想了不少办法,最后他们在木板之间钻孔,再用绳子连接固定住,造成简易小船。正当战士们努力造船时,朱德总司令来到鲜水边检查督导。
朱老总说:你们工兵连有敢打敢拼的光荣传统,又有架桥和造船方面的力量和经验,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的。
总司令的话给总部工兵连指战员以巨大鼓舞,他们甚感荣幸和自豪。 经过艰苦战斗,工兵连战士终于克服了器材缺、工具少、军情急、时间紧的种种困难,把队伍运到了鲜水河对岸。
3月6日在将军梁子击溃了寿灵寺派驻的前线武装,于3月7日乘胜进占了炉霍县城(老街),并包围了寿灵寺。26日,攻寺战斗告捷。
1936年3月下旬,红军大学进驻炉霍后,招收了军、师两级干部400余人,组织了两期高级指挥科(上级指挥科和上级政治科)。同时还扩大了步兵学校(工兵、炮兵、骑兵等兵种)连同校部领导机构共约1500多人,与总部同驻炉霍寿灵寺。在炉期间,红军大学创办校刊《红炉》,校长刘伯承亲自为校刊撰写了稿件。
长征中的“炉霍会议”。1936年4月,根据中央的电令,由朱德总司令主持,在炉霍寿灵寺召开了为期一个星期的红军高层会议,简称“炉霍会议”。 “炉霍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后不久的1936年6月6日,张国焘在炉霍县寿灵寺最后被迫宣布撤销他的“第二中央”。这次会议为二、四方面军的会合和后来共同北上奠定了基础。
红军在炉霍战略休整期间,党中央、毛泽东主席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已经进入陕北。根据中央的电令,1936年6月25日红四方面军作出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和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向松藩、包座地区往甘肃南部前进的部署。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先后从炉霍出发,开始北上。红军从进驻炉霍,到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开始北上,近四万人红军在炉霍战略达半年之久。
这把钻子就是1936年3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工兵连使用过的造船工具。在红军渡鲜河去炉霍时,曾用此钻钻孔修渡船。1959年1月由本人捐献给军博收藏。
(文/李戈瑞)